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百年变局的大势走向愈加清晰。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

最新旗舰报告:今年亚洲经济增速4.5%,中国增速5%

  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百年变局的大势走向愈加清晰。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显示,尽管面对诸多挑战,亚洲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东盟等继续展现出强大韧性,在经济增长、贸易、创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也孕育着新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引擎

  报告称,亚洲经济体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但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增长呈现止跌企稳的态势,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

  根据论坛研究院的测算,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2025年亚洲经济增速预计将增至4.5%,略高于2024年的4.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

  其中,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蒙古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经济体仍将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速。

  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经济仍将相对强劲,足以对东亚经济增长作出有力支撑。一是中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提振信心,促进增长的效力逐渐显现。二是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地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三是针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五是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亚洲的就业和收入总体呈现向好态势。尽管2025年亚洲就业增长率预计将由上年的1.94%大幅下降至1.22%,低于1.28%的全球增速,但是2025年该地区总体失业率预计为4.39%,低于全球4.96%的水平。地区收入状况总体稳定。随着经济增速回升和通货膨胀水平持续回落,预计2025年亚洲实际收入水平有望提升。

  亚洲的通货膨胀水平继续回落,多数经济体将回归至目标区间。2025年,薪资上涨、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重构、货币贬值等可能会推动亚洲经济体通胀上行,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东亚和南亚地区通胀形势总体向好,中亚和西亚部分经济体如巴勒斯坦、土耳其、伊朗等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将总体承压,但亮点突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低位徘徊、贸易摩擦或逐步升级、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或将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亚洲经贸的突出亮点。

  然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估算,作为发展中地区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方,亚洲在2024年吸引的投资为5880亿美元,同比下降7.4%。不过,印度的绿地项目数量及金额同比增长13%,东盟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2%。日本和中国为亚洲地区最大两个对外直接投资国。

  亚洲金融市场将在频繁波动中总体稳定。受宏观经济形势、美新政府对外政策、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2025年亚洲经济体股票市场指数波动或更加频繁,但预计多数仍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亚洲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总体保持稳定,而多数经济体货币可能面临贬值压力。通胀下降以及许多经济体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为经济活动带来温和提振,亚洲主要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出现回落。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预计亚洲多数经济体财政扩张力度有所加大,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数据,2025年亚洲有20个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较上年上升。多数经济体通胀回落,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将提供有利的外部基础。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回升

  2024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货物贸易恢复增长,亚洲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呈现回升趋势。从可得数据分析,2023年,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贸易的依存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贸易依存度为56.3%。东盟和中国在亚洲货物贸易中的中心地位依旧稳固。

  亚洲仍是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中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中心。2018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后,不仅没有提升美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美国与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重要性的差距反而不断拉大。

  从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前22种中间品贸易量看,其中半数产品对亚洲的依存度最高。RCEP生效对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中间品关税下降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2023年,在贸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品中,中国仍然有20种产品保持领先地位。

  亚太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呈现加深趋势,数字贸易保持快速增长。

  亚太国际旅游市场仍在复苏之中。2024年,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市场对亚洲市场的依存度在地区排名前二,分别为93.01%和90.02%。韩国和越南对亚洲市场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强。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对亚洲市场依存度稳中有升。澳大利亚旅游出口对亚洲市场依存度的增长最为显著,大幅上升至47.88%。中国通过推进签证(对38国免签)与外国人支付便利化(外卡交易额增长300%)激活近程市场。

  2023年,亚洲各经济体吸引外资和向境外投资对亚洲自身的依存度达到49.15%。作为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亚洲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呈现出一些新趋势。第一,全球外资对亚洲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在波动中上升。第二,中国和东盟是亚洲最具有吸引力的经济体。第三,亚洲经济体内部投资热点不断轮动。第四,亚洲内部跨境直接投资更青睐制造业。

  从对亚洲的外商直接投资双向依存度看,2023年中国仍然是对亚洲外资流量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印尼紧随其后。从引进外资依存度指数看,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互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从对外投资依存度指数看,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继续保持彼此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的地位,中国持续成为新加坡的首选目的地。

  从亚洲金融融合程度看,2023年,亚洲组合投资资产余额为11.2万亿美元,其中,19.6%的资产配置在亚洲。报告提到,日本、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在亚洲域内经济体的资产配置连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2024年全球IPO募资总额排名前五的交易所有三家在亚洲。从银行业跨境债权看,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亚洲经济体跨境银行业资产余额为10.2万亿美元,近五年来占全球跨境银行业资产的比例稳定在26%至28%之间。从外资银行参与率看,亚洲代表性经济体主要依赖“本土力量”,外资银行业参与率总体低于传统发达国家。共同打造有韧性的区域金融网络,是亚洲经济体金融合作的重要方向。

   RCEP塑造亚洲经济新未来

  作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成果,RCEP整合区域内自贸协定安排、优化资源配置,展现了亚洲国家推动开放合作的决心,为全球经贸变局注入确定性。

   RCEP正式实施以来,贸易创造效应初步显现,区域内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融合,为成员经济体注入新活力。呈现区域内贸易稳步增长、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增长较快、区域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区域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区域内价值链深化等特点。

  不过,从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大趋势看,RCEP在市场整合、规则利用和实施机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表现为区域内市场整合不足、RCEP规则利用率总体偏低、RCEP条款的规制水平有待提升、政策协调和争端解决机制仍需完善等问题。

  报告建议,共建高水平全球最大自贸区,需合力推动RCEP高水平实施与升级,完善治理体系,助推亚太自由贸易进程。一是以东盟为主体打造区域开放合作平台,二是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三是对标CPTPP、DEPA推动RCEP提质升级,四是以RCEP为抓手推进亚太区域自贸进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